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望海娱乐平台 > 新闻动态 >

郭沫若要求拆古城墙,林徽因指着他的鼻子大骂:你算个什么东西?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8:57    点击次数:63

最近,有种怪风虽然不强,但吹起来却让人冷得刺骨。

以前那些我们觉得了不起的大人物,现在形象也慢慢崩了。大家更喜欢扒他们的黑料,反而把他们做过的好事给忘了。

除了那些不负责任的媒体,连一些有头有脸的学者也在公开场合提倡,我们应该重新评价历史上的某些名人。

这股风一刮,不少老一辈名人莫名其妙就被卷进去了,连鲁迅也没能躲过。有人指责他批评过中医,还有人调侃他曾经主张废除汉字。更有人拿他和朱安的事说事,说他亏欠了朱安一生,甚至有人提到他娶了自己的女学生……

没有人天生就是完美的,就算是被崇拜了两千多年的孔子,尽管大家尊他为圣人,他也不是毫无缺点。所以,当人们聊起孔子时,有时还会开玩笑地叫他“孔老二”。

尽管有这些争议,孔子依然是那个伟大的孔子。他的成就并不会因为这些事被全盘抹杀。正因如此,他至今仍稳居“世界十大文化名人”榜首的位置。他的影响力跨越时空,至今无人能及。这位伟大的思想家,用他的智慧为人类文明留下了宝贵的财富。

金子没有纯的,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,世上哪有真正的圣人?孔子不是,鲁迅也不是。但要是因为他们的缺点就否定他们的成就,那就太不明智了,就像怕噎着就不吃饭一样。

真正厉害的人,往往与众不同。他们在关键时刻做出不寻常的举动,自然会引来争议和褒贬不一的评价。这其实很正常,毕竟他们的行为超出了常规。

如今,最受争议的历史文化人物不再是孔子或鲁迅,而是郭沫若。在许多人眼中,郭沫若缺乏文人应有的风骨,不仅被认为谄媚逢迎,还被指责为文化破坏者。

郭沫若多次提议拆除北京古城墙,这一举动引发了不少争议。同时代的林徽因对此极为不满,甚至当面斥责他:“你凭什么这么干?”

【北京古城墙的去留】

岁月留下了太多痕迹,老物件总在默默讲述它们的故事。但时间无情,能抹去很多东西,就连北京的古城墙也没能逃过这一劫。

北京的老城墙历史悠久,最早在元代开始修建,到明代才完工,之后在清朝和民国时期一直使用。不过现在,这些城墙已经消失了,现在那个位置是北京的二环路。

它的消失,不光是时间的作用,人的因素也很大。郭沫若在这件事上起了关键作用。

1949年后,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。当时国内各个领域都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和重建,目的是为了让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。

作为国家的心脏,北京必须走在前头,为全国做个表率。因此,怎么规划北京城就成了头等大事。

关于北京的城市规划,大家意见不一,但争论的焦点都落在了古城墙的处理上。

该拆还是该留?

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主持了一场关于城市规划的讨论会,但会议的方向性很强,主要议题就是拆除这些古老的城墙。

在这次会议期间,北京古城墙的去留问题看似已成定局。其中,郭沫若成为了这一观点的主要推动者和坚定支持者。

郭沫若提出这个建议,并不是一时冲动,非要拆掉古城墙不可。他的想法其实是顺应了当时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。

【郭沫若的观点】

在新中国成立初期,我们急需振兴经济,而发展工业是当务之急。当时,北京的城市规划正是基于这个目标,要把北京打造成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。

从天安门城楼远眺,满眼都是高耸的烟囱……

北京的城建规划主要围绕这个核心展开,因此对老城墙的维护就没太当回事。

郭沫若想跟上这种思潮,得拿出更站得住脚的说法。作为一个文化人,他找理由还不是信手拈来。

在他看来,古城墙就是封建社会的遗留物,象征的是过时的观念。现在天下太平,这些城墙已经没啥实际作用了,拆掉也是顺理成章的事。

由于郭沫若的大力推动,北京老百姓也认同了这个看法。毕竟谁不想过现代化生活,谁不想日子越过越好。

郭沫若的建议并非人人都买账,他自己也明白水平有限。反对他的那帮人在文化圈里可都是大腕,尤其是梁思成和林徽因,说话分量最重。

为了阻止这对夫妻的计划,郭沫若和吴晗特意请来了苏联专家巴兰尼科夫。这位老外对中国历史文化没啥兴趣,二话不说就支持拆城墙。他觉得,把古城变成工业区,能推动全国经济发展,这主意挺不错。

【林徽因的观点】

梁思成和林徽因对这股势力的看法完全无法认同。作为古建筑研究者,他们自然会全力维护北京的古城墙。

林徽因和丈夫并没有反对北京的发展,而是想了个折中的办法。

北京西边正在建一座新城区,用长安街做连接,把新旧两城串在一起。新城将成为现代中国的政治中心,而旧城则保留着古代中国的历史风貌,就像一座活生生的城市博物馆。

那会儿,大家都觉得这个看法挺有道理的。

郭沫若并未因此动摇,在他看来,发展工业城市不仅是个人的主张,更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。这种大方向不会因个别人物的看法而改变。

北京城墙最终还是没逃过被拆的命运,这让林徽因火冒三丈。在一次会议上,她直接冲着郭沫若发飙,当面痛斥。

你算哪根葱?

林徽因是个内外兼修的非凡女性,才华横溢,容貌出众。她向来举止优雅,却因一时激愤口出恶言,可见她当时真是气到极点了。

再大的怒火也挡不住北京老城墙的消失。从1952年起,这座古城墙就一块接一块地被拆掉了。短短几年间,北京的老城墙就差不多被拆了个精光。

如今,北京的老城墙只剩下两处还保存着。其他那些被拆掉的城墙,已经成了过去的事儿,再也看不到它们的样子了。

如今的北京已跻身全球大都会之列,其迅猛发展让世界瞩目。然而,这座古都昔日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却日渐淡薄。

关于古城墙的命运,不能全怪郭沫若。历史大势不是他能左右的,他顶多算个推手。

从今天来看,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提议未必都站得住脚。假设北京的老城墙没被拆掉,这座城市的面貌和发展方向会变成什么样?这种假设让人不禁思考,历史的选择和现代的需求之间,到底该怎么平衡。

北京这座古城,被古老的城墙一分为二,未来能不能迎来突飞猛进的进步?

这事儿真不好说,毕竟人得先吃饱穿暖了,才会想着追求精神享受。当年啥都缺的时候,谁能料到咱们后辈会惦记那些被拆掉的古城墙?

参考书籍包括《林徽因传》和《古建筑物语》等。

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冒犯请联系删除)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